巩本明鱼屋子

您的位置: 首页>>资讯动态
马踏湖溜子
发布日期:2020-12-28

  俗话说南船北马,泛指南方多水,北方多陆。然而在鲁北平原的马踏湖,也可见到操舟渡河、运载物品的北国江南水乡之景。祖祖辈辈生活在马踏湖的人们,都把木船称溜子。马踏湖里的溜子,无帆、无舵、无遮篷,只有一个光溜溜的船身。小船不大,长五、六米,宽一米多,船体虽小,载的分量可不轻,一吨多重的货物不在话下。小船能坐十几人,中间也可设桌,稳稳当当。

  溜子是汉语词汇,拼音liū zǐ,旧时指官员出巡时逐站传索供应的一种文件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“叫小廝拿了一个‘都督府’的溜子,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九回:“又发了一张传戏的溜子,叫一班戏,次日清晨伺候。”煤矿中一类槽形运输器械的统称。《人民日报》1949.6.25:“矿方正于各个溜子的尽头,添筑竖轨、石堆及栏杆,尽量避免因矿车放的太快,操纵失灵,以致人车顺溜子而下的危险。”郭小川《矿工不怕鬼》诗:“长长的皮带,窄窄的溜子,从一道道难关溜下一块块煤。” 向春《煤城怒火》第二三章:“朱大顺看一个汉子蹲在溜子头前,便仔细打量。”

  小船称为溜子,在马踏湖是方言土语,意为小船像离弦的箭一样,在水面上行驶的飞快。

  散居在马踏湖区的几十个村庄,均匀的分布着,形成了一座水城。有的农家一面临水,还有的团团被水包围着。马踏湖里的人和溜子有着不解之缘,串门走亲戚、赶集上店、送孩子上学用溜子,下湖捕鱼捉蟹、放鹅放鸭用溜子,侍弄蒲苇藕以及台田上的庄稼也用溜子……

马踏湖金丝鸭蛋.png

  大海大江大河里的船是造的,马踏湖里的船是打的。

  从我记事起,湖区人把打船称作“打溜子”。马踏湖溜子主要以桐木、榆木、杉木等优质木头为主原料,辅以铁钉、麻丝、石灰、桐油等,湖区人称作捻溜子。钉木船要选择天然的老龄树木,树龄要求必须在好多年以上,这样的木材材质结实、有韧性,所造之船吃水浅、浮力大、能载重,轻巧灵敏而且坚固耐用。船造好之后,为了让船板防腐,保证船体经久耐用必须油船三遍。新船油好经过一段时间,等桐油完全干透后就可以下水了。

  溜子也需要维护和保养。每年湖水结冰前,人们都把自家的溜子抬上岸。找来当地的捻工,将麻捻塞紧每一条船缝,然后再用桐油与石灰合成的油腻子封牢。湖区人把这个修船的过程,称之为“捻溜子”。在他们心里,溜子是游走的桥,也是休憩的巢。很难想像,马踏湖若没有了溜子,会是一个什么样子。

  溜子向前行走,得用一根竹篙来撑。马踏湖驾溜子是有学问的,拿起竹篙,光用臂力不行,腰跨腿脚都得使劲,不然的话,任你本事再大,小船光在水里打旋子,不往前行。湖区的人们从小在水里溜子上滚爬,熟中生巧,驾起溜子来才那么自如,不费拙力气。倘若有人首次驾溜子,湖水会帮你做戏,把你掀下溜子大出洋相。

  农忙时节,溜子成了水乡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。每逢收获季节,湖中散发着清香。这时,溜子正式派上了用场,它们在弯弯曲曲的河道里行驶,一只接一只出入桥孔,驶向岸边,给湖区的人们载来了丰收的喜悦。无处不在的美如同马踏湖无处不在的舟,一根竹蒿就可以撑出一片风景。在水光潋滟的马踏湖,溜子从摇曳的芦苇荡里一直伸向那翠绿的河道深处,饱览水乡美景。

资讯动态

全国服务热线

0533-8686698